闽盛交通科技有限公司

公司新闻
灌缝机 > 新闻资讯 > 高速公路已达12万公里可养护管理还停留在以前的层次

高速公路已达12万公里可养护管理还停留在以前的层次

03-21 11:57 48

  止目前,公路养护管理比以前有进步,但还是重建轻养,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,有的公路甚至处于裸养护之中。

image.

  在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会议中,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在谈及我国公路养护目前面临的形势,郑健龙说目前我国公路养护任务很重,高速公路已达12万公里,按照目前的设计寿命,意味着每年有8千公里的高速公路要进行大中修,一段路的养护任务在半年左右。再加上国省道57万公里(设计寿命8到12年),因此养护任务非常繁重。目前的情况是,养护资金每年需要投入4千亿元,实际才投入1千亿元,资金缺口非常大。公路养护需求很大,任务很重,困难也很大,出路是改革。资金从哪里来,国家资金如何落实到养护上来,都是目前的问题。

  技术上而言,更多的企业看到了养护巨大的市场,说明关注的人越来越多。不过养护管理特别是养护决策信息化智能化还有待大幅度提高,目前路面养护管理决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。路况信息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,但挖掘利用不够,要更多地关注检测获得的海量数据,对其加大分析研究,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养护管理决策。维修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,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,对养护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。

  另一个方面,已经看到养护巨大市场的企业非常多,但目前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局面。养护维修、大中修改造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,但目前小型企业多,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,这样的话竞争力不够,市场会经过一个洗牌的过程。企业应该重视自身核心技术的研发,才能有生命力,竞争力。企业要更多地关注技术投入,获得解决问题的核心竞争力。热再生技术等都做得很好,是未来方向,还需要更一步成熟。

  再一个,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迫切要求,产品、技术、装备,只有标准化,才能规范化,才能科学化。目前很多技术从国外引进,有些做些小的改造,但对技术的整体把握尚有差距。把产品、技术、设备甚至决策规范化,才能让养护管理进入新常态。


cache
Processed in 0.007291 Second.